去哪游訊:據趣哪悠康旅從河南省文旅廳非遺科了解到,截至2021年7月,河南省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3個(一提送),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25個(已推送),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共計五批722個(僅限于非遺項目和非遺擴展項目),涵蓋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據了解,第五批302家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正在公示中。

河南省級非遺項目認定批次和項目總數
第一批:2007年02月(非遺148項,擴展項14項) 第二批:2009年06月(非遺129項) 第三批:2011年12月(非遺95項,擴展項37項) 第四批:2015年09月(非遺73項,擴展項41項) 第五批:2021年07月(非遺103項,擴展項82項)
詳細名單請點擊鏈接:
據了解,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06年印發《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評定實施意見》, 為了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避免“絕活”成“絕響”,河南省自2006年采取了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等多樣化保護措施,相繼實施稀有劇種、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等三大搶救保護工程以及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通過錄音、錄像等綜合性、科技化手段,對一些重大項目和瀕危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系統的建檔、記錄和立體化保存。 申報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需具有突出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具有典型意義;或在歷史、藝術、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及文學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知識鏈接: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四級保護體系。 河南省級非遺項目評審標準: 1.具有展現中原文化創造力的突出價值和維系中原文明乃至中華文明傳承性的重要作用。 2.扎根于相關區域的文化傳統,世代相傳,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3.具有促進民族文化認同、增強社會凝聚力、增進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 4.出色運用傳統民間工藝技能和經驗,體現高超的技藝水平。 5.具有見證中原文明、中華文明活的文化傳統的獨特價值。 6.對維系優秀民族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社會變革或缺乏保護措施而面臨消失的危險。 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范圍包括民間文學類,傳統美術類,傳統音樂類,傳統舞蹈類,傳統戲劇類,曲藝類,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傳統技藝類,傳統醫藥類,民俗類等。 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除非遺項目外,還有非遺保護實踐案例、非遺傳習示范展館和示范傳習所,以及非遺保護單位等機構或場所。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示范展示館/傳習所: 第一批40個示范展示館40個傳習所,共計80個(省文旅廳2018年11月) 第二批32個示范展示館23個傳習所,共計55個(省文旅廳2020年12月)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16個(省文旅廳2020年6月) 河南省國家級非遺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3個(文旅部2019年6月)
省級非遺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名單(16個):
1、洛陽市河洛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實踐; 2、濮陽市南樂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3、洛陽市玄奘傳說多方協作助力傳承; 4、南陽市烙畫以火為筆描繪非遺傳承新篇章; 5、濮陽市二夾弦以演出促保護、促傳承; 6、汝州市曲劇故里唱響鄉音曲韻; 7、鞏義市河洛大鼓鼓聲悠悠唱河洛; 8、鄭州市嵩山內養功:身心修煉助力民眾健康; 9、鄭州市高浮雕傳拓技藝傳遞歷史信息,拓出獨妙匠心; 10、洛陽市 杜康釀酒工藝千年佳釀,香飄神州; 11、洛陽市煙云澗青銅器制作技藝青銅鑄出厚重文化,技藝助力精準扶貧; 12、焦作市黃河泥塤制作技藝遠古悠韻吹奏時代之音; 13、三門峽市仰韶彩陶制作工藝再現歷史,走進生活; 14、許昌市歐營銅器制作技藝一錘定音顯匠心; 15、新鄉市張氏經絡收放療法守住非遺之根,傳承國粹之魂; 16、鶴壁市秦李莊周氏口腔咽喉科傳承發展面向群眾,守正出新服務社會;
國家級非遺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名單(3個):
1、河南豫劇;2、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3、中醫正骨療法(平樂郭氏正骨療法);
|